技术文章
article
赛力斯深化与华为的合作,入股引望后,将进一步强化华为属性和智能化,带动品牌持续向上。问界M8和M9打入传统BBA豪华品牌市场,在各自细分市场销量领先,品牌高端定位基本确立,带动赛力斯毛利率领先行业,盈利水平提升已步入快车道。我们预计改款M7在今年下半年发布,有助于提升该车型在25-35万元SUV市场的竞争力。首予买入,目标价180.5元人民币。
高端新能源市场国产化率稳步提升,问界品牌高端化调性基本确立,带动赛力斯盈利能力向上。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智能化与高品质出行体验的需求提升,高端化已成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2024年中国内地高端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260万辆,占比超23%,其中自主品牌市占率近58%。问界在华为深度赋能下快速完成品牌上探,M9在45-60万元(人民币,下同)区间领先销量重塑高端SUV格局,M8上市进一步巩固高端布局。赛力斯单车售价与利润双提升,1Q25毛利率高达27.6%,大幅领先行业。问界M8于今年4月上市,5月月销量已超1.2万辆,6月进一步上升至2.1万辆,凭借产品力有望成为细分市场销量第一,我们预计M8稳态月销量在1.5万辆左右。
华为智驾领先行业,入股引望加强华为属性和智能化水平。华为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的产品迭代正在加速,目前已经迭代至HarmonyOS5和ADS4。智驾方面,从目前趋势看,感知端大模型(基于学习)成为主流方向,销量领先、数据规模领跑的车企具备更大数据存储量。随着华为合作车企规模不断扩大,华为智驾有望领先同行。问界深度合作华为,入股引望后有望加强华为属性和智能化水平,继续维持行业领先优势。
盈利能力步入上行通道,首予买入。赛力斯正加速高端转型,我们预计2025年问界M8/M9合计销量占比达到53%,带动单车均价提升至29.7万元,毛利率升至27.1%。同时,我们预计赛力斯的净利率将进一步改善,并在2025-27年保持在约6.1%-7.3%之间,期间的自由现金流将保持正值。我们采用PE估值法,基于25倍2025E市盈率,目标价为180.5元人民币,对应2026E市盈率的22倍。我们看好赛力斯在高端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及其潜在的盈利能力增长,首予买入评级。
深耕导热散热产品,热管理整体解决方案专家。公司主营业务为热管理材料及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热管理材料及器件产品主要包括热管、均温板、导热界面材料、石墨膜等产品大类,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以及安防监控设备、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公司在导热散热领域具有十余年的丰富经验,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较高的服务水平,产品大量应用于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联想、华硕、蔚来汽车、宁德时代、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极米、松下、京瓷、罗技、海信等众多知名品牌终端产品,与上述品牌终端客户以及比亚迪、瑞声科技、富士康、启碁科技、中磊电子、长盈精密、捷邦科技、共进股份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配套厂商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依托优异的产品性能和量产能力,2024年公司通过了Google、Dixon、大金制冷、研华科技等知名客户的认证。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43亿元,同比增长1.62%;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20.26%。
导热界面材料:深耕十余年,实现中高端产品国产替代。导热界面材料方面,公司深耕行业十余年,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公司成立于2007年,成立之初,公司主要产品为导热界面材料,由于其核心技术的掌握依赖于长期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沉淀,在中高端产品领域技术壁垒较高,市场长期由欧美及日本厂商所垄断。公司自成立以来,在该领域不断投入技术力量进行配方研发和工艺改进,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导热界面材料已发展成为公司的优势产品,公司成功开发的高导热、低挥发、低出油导热硅胶片等系列产品大量应用于消费电子、安防监控、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中高端产品市场,覆盖vivo、摩托罗拉、华硕、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富士康、松下、宁德时代、中磊电子、普联技术等业内知名客户,并逐步对国外品牌产品形成替代。近年来,导热界面材料已成为公司稳定的收入增长来源。
石墨膜:电子散热领域基石,受益于消费电子蓬勃发展。石墨膜为公司在电子散热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起,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迅猛发展,伴随产品轻薄化、小型化发展所带来的散热需求的增加,消费电子领域在传统导热界面基础上大量应用石墨散热材料,公司于2012年自主开发人工合成石墨材料并顺利推出市场,伴随消费电子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石墨产品先后进入OPPO、vivo、联想、魅族、中兴、捷邦科技等知名厂商供应链,石墨膜业务的发展使得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为公司在电子散热领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热管与均温板:前瞻性积极布局,渗透率不断提升。热管与均温板工艺难度较高,公司提前市场布局建立竞争优势,在消费电子产品高性能化发展浪潮下,成为公司核心增长来源。公司分别自2014年、2017年着手对热管、均温板技术进行研发储备,该阶段,由于市场需求尚不明朗,产品量产难度较高,行业内鲜有涉足者,但公司基于对电子散热行业趋势的前瞻性预判,坚持在相关领域进行创新投入与技术积累,储备了大量工艺技术、人才与市场资源。随着消费电子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薄型化趋势发展,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投影仪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发热量及散热需求显著提升,热管、均温板因其优异的导热性能,被越来越多的消费电子品牌厂商采用,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凭借在热管、均温板领域多年的积累,以及优异的产品性能和量产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通过了三星、OPPO、vivo、华为、荣耀、摩托罗拉、魅族、极米、罗技等品牌客户的产品认证,进入其供应链体系,实现规模化量产出货。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热管与均温板业务迅速成长并成为公司重要的收入增长来源。
产能扩张与自动化升级并行,技术壁垒构筑长期护城河。公司建设散热产品生产基地募投项目计划通过购置土地新建厂房,购置先进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引进专业人才,实现优势产品的扩产,项目建成后,公司将新增1,000吨导热界面材料、1,200万套散热模组和6,000万只均温板(VC)的生产能力,从而满足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监控、通信设备等领域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导热散热领域的行业地位。根据研究机构Technavio、ResearchandMarkets的预测数据,2021年,全球热管、均温板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9.72亿美元和7.04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分别达到37.76亿美元和11.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17%和14.20%。根据QYResearch的预测数据,近年来,全球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全球导热界面材料市场规模达到了52亿元,预测到2026年将达到7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57%。随着消费电子、汽车电子、通信、安防、智能家居等领域产品持续向轻薄化、高性能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相关领域散热需求将持续增长,募投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满足下游市场需求。
北京华峰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向166名核心技术人员及其他员工授予88.80万股限制性股票,占公司2024年底全部职工人数的21.28%,占公司总股本的0.66%。
限制性股票激励发布,绑定核心人才,彰显业绩增长信心。其中首次授予72.42万股(占0.53%),预留16.38万股(占0.12%)。授予价格为72.14元/股,约为公告前一日股价的50%。首次授予激励股票将在48个月内分三期归属,分别为授予满1年、2年和3年,归属比例为30%、30%、40%。激励计划业绩考核指标为以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数,对2025-2027年各考核年度定比基数的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进行考核,公司层面归属比例100%的考核条件为各年度定比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此外归属比例为80%的考核条件为各年度定比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5%且不高于20%,归属比例为60%/0%的考核条件分别为各年度定比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0%且不高于15%和小于10%。
业绩稳健提升,研发投入加大,积极布局SoC测试机,打造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年受益于半导体行业复苏,AI、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市场需求扩张以及公司经营效率提升,公司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营收达9.05亿元,同比增长31.05%,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34亿元,同比增长32.69%,业绩实现回升。24年公司当年研发投入达1.72亿元,占营收比例19.04%,累计申请知识产权397项。2025年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一季度达5131万元,同比增长47.51%,占营收比重提升至25.96%,营业收入1.98亿元,同比增长44.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93万元,同比增长164.2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084万元,同比增长59.73%。未来随着STS8600SoC测试系统的客户端的验证完成及投入使用,公司业绩与利润有望长期稳健增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维持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为4.30/5.64/7.21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42.18/32.17/25.17倍,考虑到公司测试机产品壁垒高,竞争力强,随着SoC设备的验证及量产业绩或将持续稳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客户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风险加剧;新品研制及客户推广不及预期;地缘因素不确定性。
公司是国内环氧树脂龙头企业。公司基础原料及中间体业务主要包括丙烯、酚酮、环氧氯丙烷、环氧丙烷、烧碱、芳烃系列等产品,2024年连云港碳三产业链基地已实现全线贯通。公司高性能材料产品目前主要包括环氧树脂、ABS、芳纶、尼龙66、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目前已成为国内环氧树脂龙头企业,建成“PDH-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一体化全产业链。
筹划收购南通星辰100%股权。公司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南通星辰100%股权。南通星辰是中国中化在华东地区的从事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醚(PPE)、改性工程塑料、双酚A、环氧树脂等化工新材料的制造、研发和销售基地。公司拥有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化工生产装置,总产能超40万吨。
上半年经营业绩亏损,新装置亏损环比收窄。根据2025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8.07亿元到-9.49亿元,扣非净利润为-7.61亿元到-8.95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所处行业环境仍处于低迷,国内化工品价格指数持续低位运行,主要产品价格仍处于历史低位。公司通过持续加强卓越运营能力建设,一体化产业链效能及成本优势逐步开始显现,新装置亏损情况环比收窄。
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放量,聚合物添加剂业务承压。2025年上半年,基础原料及中间体板块收入同比增长约25%-35%,销量增长约30%-45%,毛利率同比增长约0.5-3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高性能材料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3%-8%,毛利率同比增长3-8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聚合物添加剂板块受行业新产能投放影响,产品价格同比约下跌15%,板块收入同比下降约13%-20%,毛利率同比基本持平。
芳纶、尼龙66等高性能材料产能提升。公司5000吨/年对位芳纶生产线目前已实现装置满负荷运转,在安全防护、光缆增强等领域国内市占率领先。此外,公司顺利完成了2500吨/年对位芳纶扩建项目已开车成功。公司中卫基地4万吨/年尼龙66及2.5万吨/年中间体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工艺路线以及新型催化剂,打破跨国公司对关键原料技术与供应的长期垄断。
北交所首次覆盖报告:CPP技术国际先进的改性塑料“小巨人”,产能扩张新空间
科拜尔是专业从事改性塑料和色母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零部件、快消日用品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多项产品技术填补国内行业空白或实现进口产品替代,是美的、海尔、TCL等家电龙头的核心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公司自主研发的CPP产品逐步得到客户的认可,市场开拓符合预期。我们看好公司产能扩张以及改性塑料在汽车领域中的开拓应用。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4/0.65/0.7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6/1.04/1.20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39.0/32.1/27.9x,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改性塑料下游应用广泛,家电和汽车是其主要下游。改性塑料具有质轻、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等领域;其中家电、汽车是改性塑料两个最大的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超过50%。汽车轻量化市场空间广阔,高性能改性塑料迎来发展春天。改性塑料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易成型等的优点,是汽车行业实现以塑代钢、节能减排、轻量化的重要方向,车用改性塑料已经普遍应用于汽车的内外装饰制造。公司现有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电领域,行业基本盘稳健,并且积极拓展汽车领域应用,目前已经与江淮汽车等汽车企业的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近年来公司产能利用率较高,处于超额生产的状态。公司拟投入募集资金14400万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年产5万吨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项目”全面达产后,公司将能够生产4.5万吨改性PP系列产品和0.5万吨改性ABS系列产品,现有产能瓶颈问题有望得解决。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募投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风险
核心投资逻辑:1)左益集采影响逐步出清,随着新品陆续上市推广,业绩有望重回增长轨道。2)创新转型步伐坚定,引进亲合力ALK-N001(DXd)打开想象空间。ALK-N001为基于TMEA平台设计的肿瘤响应性前药;该平台首款药物莱古比星(多柔比星)3期完成,盲态数据即表现出明显优于现有一线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趋势,平台或已得到验证;ALK-N001使用的毒素细胞毒性更强,有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候选药物,值得重点关注。
深耕医药领域20余载,由仿至创,公司创新转型步伐坚定。成立于2001年,昂利康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药用辅料及特色中间体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8年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公司在心血管类制剂、口服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alpha酮酸原料药、吸入用麻醉原料药、抗雄性激素中间体及植物源胆固醇系列产品上优势显著。
大单品左益国采影响逐步消化,随新品陆续上市、放量,业绩有望企稳回升。公司2024年收入15.4亿,同比-5%。拆分看,近年来公司业绩下滑主要系制剂业务影响,尤其是受到核心产品左益第八批国采的影响。后续左益对业绩拖累有望持续缩窄。新品种的不断获批、推广,有望带来发展新动力,包括纳入第十批国采的“光脚”品种复方α酮酸片和合作产品艾地骨化醇软胶囊,诺欣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麻醉产品七氟烷和,以及在研改良型新药NHKC-1(缬沙坦左氨氯地平)。
布局植物胆固醇、动保等新领域,打造新增长极。2023年公司收购科瑞生物,进而获得植物甾醇业务,该业务为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业务,2024年科瑞生物净利率达40%;此外,其药用辅料胆固醇(供注射用)已经备案待激活,可应用于脂质体,且其价值量较高,激活后有望带来业绩新增长。公司动保业务聚焦宠物药,单品种2025年目标销量翻倍,宠物药在研项目众多,落地后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ALK-N001:肿瘤响应性前药,减毒增效,平台或已得到验证。抗肿瘤药物的全身性分布是造成高毒低效的主要原因,亦为临床开发痛点,亲合力TMEA平台可实现肿瘤微环境靶向递送,定位激活释放活性药物,实现高效低毒的目的。2025年6月,该平台研发进展最快的候选药物莱古比星(修饰多柔比星)临床3期完成,其盲态下数据即展示出明显优于临床现有一线化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趋势,TMEA-SMDC平台得到验证。2024年2月,公司与亲合力就ALK-N001/QHL-1618的授权达成一致,获得大中华区全部权益。ALK-N001亦基于TMEA-SMDC平台开发,且修饰毒素为细胞毒性更强的DXd,有望成为一种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肿瘤治疗候选药物。ALK-N001临床前结果积极,目前已启动针对晚期实体瘤的临床1/2期研究。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70/2.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4%/29%/27%,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9/54/42倍。我们选择与公司同为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的华纳药厂、天宇股份、司太立为可比公司,考虑公司抗肿瘤创新药ALK-N001临床价值较高,业绩有望触底反弹,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的风险、行业监管及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深耕光学赛道二十余载,多元化布局带来长期增长势能。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以核心技术为轴,已构建以消费电子为支柱的第一成长曲线,以车载光学为突破的第二成长曲线,以及以AR/VR为前瞻的第三成长曲线的业务版图,产品生态从单一的元器件拓展至元器件、模组及解决方案三者并存,结构持续优化,内生动力充足。2024年,公司业绩延续增长态势,实现营收62.78亿元,同比+23.67%,2005年以来CAGR为29.53%;归母净利润10.30亿元,同比+71.57%,创历史新高,2005年以来CAGR为26.41%。
消费、汽车电子产品有序放量,AR光波导为公司成长打开新成长空间。消费电子:公司核心产品红外截止滤光片、盖板、微棱镜模块已成为业绩的主要驱动力。新品旋涂滤光片在北美大客户所有机型的前后摄均已实现标配,预计在2025年内实现量产,正式切入大客户滤光片供应链。汽车电子:公司AR-HUD已成为拳头产品,市场份额国内领先,未来预计将重点开发优质客户与海外客户,并积极推进海外定点转量产,加速开发包括Lcos、斜投影等高端方案的AR-HUD,产品有望在未来2-3年迎来快速增长。AR/VR:公司看好AR/VR光学应用前景,将AR眼镜确立为“一号工程”,聚焦光波导方案路径,该业务或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公司反射光波导技术已打通核心工艺,建设初步的NPI产线;衍射光波导深化与Digilens合作,实现小批量商业级应用出货。
迎接战略转型窗口期,业务组织架构迭代升级。公司与大客户合作持续深化,与多家行业巨头建立了技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ODM深入大客户供应链,产品力和技术力得到充分认证。为更好满足大客户多项目并行开发的需求,公司在组织、运营、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将顺利转型作为2025年首要任务,开启战略2.0的全新发展阶段,构建了北美与非北美大客户业务的双流程体系,全面重塑四大生产基地的业务格局,未来台州主厂区将成为北美大客户核心实践基地,各项调整预计在1-2年内逐步完成。转型挑战下,公司将同步开展降本增效和“现场主义”工作,管理、技术、市场人员充分投入业务及生产一线工作,进一步推动人效提升,保持战略定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48/15.26/17.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1.20%/22.27%/14.67%,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22.46/18.37/16.02倍。我们选取永新光电、蓝特光学、歌尔股份作为可比公司。鉴于公司与大客户的深度合作关系,以及多元化的产品布局,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
公司为煤基新材料全产业链领军企业。公司秉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打造了一个集“煤炭采选、焦化、甲醇、烯烃、精细化工、新能源”于一体的高端煤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以煤替代石油生产高端化工产品,适应了国家“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推动了煤炭资源高效转化与清洁高效利用,树立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包括:1、煤制烯烃,即以煤、焦炉气为原料生产甲醇,再以甲醇为原料生产聚乙烯、聚丙烯、EVA;2、焦化,即将原煤洗选为精煤,再用精煤进行炼焦生产焦炭;3、精细化工,以煤制烯烃、焦化副产品生产甲基叔丁基醚、焦化苯、工业萘、改质沥青、蒽油等精细化工产品。其中,煤制烯烃为公司的核心业务。
公司最大股东为党彦宝。截至2025年7月,党彦宝直接持有公司7.53%股份,通过宝丰集团间接控制公司35.65%股份,通过东毅国际间接控制公司27.27%股份,合计控制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70.45%,系公司最终控制方。
公司积极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健全技术管理体系、绿色制造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公司实施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工艺水平和装置运行效率。实施科技攻关和新技术应用项目112项,安全、环保、节能等各类技术改造项目24项,解决了一批影响生产运行稳定和装置运行效率的技术难题;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批复公司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速公司在煤炭清洁利用与高端化学品开发等领域的创新步伐;成功申报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指南和3项宁东基地重点支持科研项目,无人驾驶车应用项目入选宁夏企业典型创新案例,全资子公司焦化二厂有限公司成功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020-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从1.00亿元提升至7.56亿元,占收入比重从0.63%提升至2.29%。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8.12、129.95和141.06亿元。参考可比公司估值,给予公司25年12倍PE,目标价格为19.3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公司2025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7亿元-42亿元,同比增长327.68%-385.47%;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6.91亿元-41.91亿元,同比增长326.84%-384.66%。业绩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相关算力投资持续增长,产品结构优化,高速率产品需求持续增加。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码,在AI算力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形成支出高峰,拉动高性能光模块产品需求。
新易盛泰国工厂一期自202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以来持续高效运转,二期于2025年初正式投产后快速释放产能,重点聚焦1.6T模块量产,目前处在持续扩产阶段。泰国工厂是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核心环节,根据市场需求持续优化产能规划,建成后预计提升在海外市场的产品交付能力,为北美云厂商AI算力基建需求提供强韧的供应保障。
公司在光模块技术前沿持续突破,已成功推出业界领先的基于单波200G光器件的800G/1.6T光模块产品,覆盖VCSEL/EML、硅光及薄膜铌酸锂全技术路线G产品在客户端取得较好进展,2024年下半年逐渐上量,预计2025年将成为公司销售收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6T产品进展顺利,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起量。公司积极投入下一代技术研发,公司从2017年投资Alpine开始参与硅光的布局,在CPO技术领域也已有布局,当未来CPO形成生态系统时,公司有望在CPO相关产品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221.46、319.13、408.55亿元,EPS分别为8.47、11.99、15.1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2、15、12倍,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作为高速数通光模块领先厂商,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宏观经济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AI算力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经营的风险。
隔膜国产化龙头,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公司20余年深耕隔膜行业,是我国第一家同时拥有干、湿法制备技术并向海外出口的企业。2024年公司隔膜出货市占率17.6%,连续5年位居国内第二。公司管理层行业经验丰富,战略能力强,积极开展全球化布局,瑞典一期已投产,马来西亚20亿平产能预计于2025年中期投产,到2027年总产能将达160亿平方米。公司先后斩获三星、大众等多个隔膜大单,海外市场高盈利特性支撑未来业绩及盈利能力。
拥抱固态浪潮,推出多款固态隔膜产品。政策支持发展,产业选择下固态电池已是大势所趋。2024年公司与中科深蓝汇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于25Q3率先落地GWh全固态电池产线;目前公司推出创新刚性骨架隔膜以及多种聚合物电解质隔膜,并已具备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解质粉体生产能力。同时,公司与瑞固新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在硫化物固态电解质量产推进领先。
迎接AI时代,收购优质海外资产。数据中心AI时代新引擎,芯片应用扩大。公司持续收购全球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龙头Ferrotec,双方致力于在半导体与新能源材料领域加深合作、优势互补。
前瞻卡位电子皮肤。电子皮肤将成为灵巧手技术基石之一,是具身智能产业化落地的破局关键。我们测算人形机器人量产规模达到1/10/100/1000万台时,电子皮肤市场空间将达3/58/716/5150亿元。公司增资杭州慧感,公司掌握柔性感知等核心技术且具有优先供应权限。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领先的锂电隔膜供应商,现已打通干法、湿法、涂覆全流程生产,布局东南亚、欧洲、北美产能推进出海。依托自身隔膜技术优势,顺应固态趋势积极布局固态电解质膜等产品,同时积极打造新增长曲线,战略卡位半导体&电子皮肤等新质生产力产业,长期空间可期。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45/54/68亿元;归母净利分别为4.3/5.4/6.5亿元,EPS0.3、0.4、0.5元/股,对应PE38/30/25x。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隔膜价格持续下行的风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变化的风险、新增投资领域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鹏鼎控股(002938)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根据业绩预告及月度营收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有效降本同时稳步推进产品结构优化,上半年营收利润取得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有效降本叠加产品结构优化,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利润稳步成长。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63.75亿元,同比+24.74%,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1.98-12.60亿元,同比+52.79%-60.62%,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05-11.61亿元,同比+46.12%-53.61%。单季度来看,公司预计25Q2实现营收82.88亿元同比+28.70%/环比+2.4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中值7.41亿元,同比+158.19%/环比+51.84%,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中值6.55亿元,同比+159.92%/环比+37.03%。2025上半年,公司持续进行成本管控、制程改善、强化自动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伴随产品结构变化,产能利用率提升,新产品线良率稳步提升,同步助推公司利润成长。
iPhone618手机热销,公司消电基本盘持续稳健。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5月,苹果iPhone在中国市场重回销量榜首,全球范围内4月与5月的销量同比增长15%。同时,伴随618和国补,苹果大幅降价,从各平台的销售数据来看,iPhone在天猫618主会场、全国补贴榜、百亿补贴榜等多个榜单中都稳居首位。这轮力度较大的价格下调,助力上市未满一年的iPhone16系列销量回暖。
AI“端”“云”,齐头并进。当前AI服务器与终端产品的发展呈现出深度协同双向驱动的演进格局,两者共同构成“云-边-端”智能体系的支柱。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5Q1,公司汽车及服务器用板营收同比增长81.3%,仍呈快速增长趋势。公司持续与服务器终端客户展开积极合作,目前主流客户也在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同时,泰国园区第一期项目已建成,正在进行客户认证及打样阶段,预计下半年小批量投产。
考虑公司上年业绩同比增长显著,经营持续向好,AI产业链布局有望深度协同,双向驱动。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411.55/501.93/591.50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39/57.90/67.83亿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24.2/19.0/16.2倍,维持买入评级。
下游景气不及预期、AI需求不及预期、PCB行业竞争加剧、贸易纠纷程度加剧。
和而泰深耕智能控制器领域二十余年,业务包括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汽车电子和智能业务四大领域,构建覆盖全球22个服务中心、5个研发中心和9个制造基地的多层次运营体系,海外产能占比达30%。依托自主研发能力和2000余项核心专利,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等五大领域。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85亿元,同比增长30.44%;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75.41%。未来随着公司控制器业务增长动能保持强劲,盈利能力有望不断提升。
智能控制器行业前景广阔,2024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同比2023年增长12.10%,增速是全球的2倍多,已然成为全球控制器行业的主力军。行业重点布局在汽车电子、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及设备这三大领域。
①家电: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达到9071亿,同比增长6.4%,小家电需求提升拉动相关上游控制器需求。智能家电市场不断扩展,家电智能化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智能控制器需求或有望快速增长。
②电动工具: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在连续两年下滑后,2024年恢复正向增长,全年出货量同比增长24.8%。集成化、无绳化、锂电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智能控制器需求量迎来增长机遇。
③汽车:2024年和而泰汽车电子控制器收入8.16亿元,同比增长47.97%。汽车智能控制器中ODM项目占比首次超过OEM,公司迈向设计主导型发展路径。公司触控类核心竞争产品HOD上量迅猛,电控类产品智能座舱域控的关键项目已经进入预定点阶段,能量管理类产品压缩机控制器已经获得国内外热系统头部Tier1的ODM业务合作。
公司前瞻布局体感交互技术,推出“感知计划”体感衣,已广泛适配VR/AR场景,并延伸至康养坐垫等产品形态。在行业数智化模型中接入DeepSeek大模型,落地智能办公、健康家居、智能控制等多类应用,构建从“信息处理”到“设备控制”的软硬一体产业协同路径。同时通过投资源络科技、摩尔线程,深化AI与硬件融合布局,强化前沿技术协同。
公司是控制器行业的头部厂商,具有核心竞争力,有望受益于客户份额持续提升带来业务不断发展,同时公司不断拥抱AI产业趋势,进行产品布局,有望受益。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7.0/9.2/11.8亿元,截至2025年7月18日收盘价,对应25-27年市盈率分别为30、23、18倍。参考可比公司估值,因公司下游客户资源较强,同时积极布局汽车、触感等新业务,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30-3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格为22.73-26.52元,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控制器需求低于预期、新能源车销量低于预期、原材料价格变动、贸易政策变化、公司客户突破及新产品研发节奏低于预期、客户集中程度较高、汇率变动、近期股价波动风险
天富龙(603406):公司从事差别化涤纶短纤维的研产销,产品布局由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拓展至差别化复合纤维及聚酯新材料。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76亿元/33.36亿元/38.41亿元,YOY依次为-9.84%/29.53%/15.14%;实现归母净利润3.58亿元/4.31亿元/4.54亿元,YOY依次为-20.51%/20.47%/5.19%。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公司2025年1-6月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变动-1.71%至4.25%,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0.29%至3.30%。
投资亮点:1、公司成功构建聚酯回收-再生-高值化应用产业链闭环,发展为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细分行业龙头之一。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对废弃PET聚酯进行循环利用,能够有效解决废弃PET聚酯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减少对石化资源的消耗;同时,利用原液着色技术生产的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无需再进行染色加工,大幅缩短生产流程及降低生产成本,据招股书披露,原液着色技术所需化工染料由传统生产工艺的130kg降至7.5kg,所需染色上浆成本亦由传统工艺的10000元/吨降至2000元/吨,因此具有加工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低碳排放等特点,契合纺织化纤行业低碳循环、绿色经济的产业政策。我国是涤纶纤维及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废旧涤纶纺织品数量巨大;根据《化纤蓝皮书》,以物理法生产的再生涤纶的碳足迹仅为原生涤纶的20%-30%,仍有较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深耕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领域多年,现已成为该领细分行业的龙头之一,据招股书披露、其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量位列行业第二;同时,得益于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的下游应用侧重于毛利率较高的汽车内饰领域,报告期间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毛利率稳定在30%以上,处于同业较高水平。2、公司在再生涤纶业务基础上,大力拓展高性能差别化复合纤维业务;目前已成为我国低熔点短纤维的核心供应商之一,并形成具有梯度的产品储备布局。差别化复合纤维与再生涤纶之间各有差异又互为补充;同时具有低熔点、高强度、高弹性、阻燃等特殊性能,可应用于家用纺织、汽车内饰、建筑工程、健康护理等高端领域,符合提升差别化、功能性水平、实现纤维高品质的产业政策。2015年公司在再生涤纶业务基础上、大力开拓技术壁垒较强的高性能差别化复合纤维业务,陆续推出低熔点短纤维、聚烯烃复合短纤维等一系列产品。其中,1)低熔点短纤维为公司现阶段主要的差别化复合纤维产品,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1-2023年公司低熔点短纤维的市占率约28%-32%、排名蝉联国内第一;2)聚烯烃复合短纤维方面,公司主攻健康护理领域、现已进入北京大源等客户的供应商体系,收入规模已由2022年的不足8000万提升至2024年的1.58亿元;3)新产品方面,公司推出了高弹力低熔点纤维,预计其将逐步替代医疗器材、高铁及航空座椅、汽车内饰、高端床垫等行业使用的传统聚氨酯泡棉等;目前公司已经过小批量试产,拟通过募投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7万吨低熔点聚酯纤维、1万吨高弹力低熔点纤维”实施投产。此外,公司还构建了具有梯度的产品储备布局;200℃低熔点短纤维和高玻璃化温度低熔点短纤维的配方及工艺已完成中试,正逐步建立110-200℃低熔点短纤维系列产品,为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专注于涤纶短纤维领域;根据业务的相似性,选取华西股份、江南高纤、优彩资源为天富龙的可比上市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4年度可比公司的平均收入规模为20.53亿元、销售毛利率为9.30%;相较而言,公司营收规模及销售毛利率均处于行业中高位区间。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晶盛机电深度布局国内外衬底产能,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竞争力:(1)国内90万片拉晶产能:公司现有拉晶产能30万片,其中25万片为6寸衬底,5万片为8寸衬底。此次新建的60万片8寸产能落地后,公司合计产能将达90万片,其中65万片为8寸产能,有望凭借规模效应充分受益于8寸碳化硅衬底产业化。(2)海外24万片切磨抛产能:7月4日晶盛机电子公司浙江晶瑞SuperSiC马来西亚新制造工厂在槟城州成功举办奠基仪式,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正式动工,一期项目建成后8英寸碳化硅衬底预计可实现24万片/年的高效产能。
8寸SiC能够显著降本,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下游客户加速转型8寸:SiC衬底向8寸转型趋势明显,国产厂商进展顺利、格局向好。相比6寸,8寸SiC衬底可将单芯片成本降低35%,有效芯片数量增加1.8~1.9倍,边缘浪费减少20%~30%,因此各厂商都在向8寸转型。目前国内掌握8寸SiC衬底量产技术的厂家仅有天岳先进、烁科晶体、天科合达、晶盛机电四家,许多原本具备6寸生产能力的厂商已逐步掉队;此次晶盛机电产能规划后,8寸产能全国最多,有望充分受益于8寸碳化硅器件加速产业化。
材料&设备双线布局,完成碳化硅材料处理全链条布局:(1)碳化硅外延设备:开发了6-8寸碳化硅长晶设备、切片设备、减薄设备、抛光设备及外延设备,8-12寸常压硅外延设备等,推出双片式碳化硅外延设备;(2)碳化硅离子注入设备:处于样机调试阶段,可实现晶格损伤实时修复与掺杂剂高效激活;(3)碳化硅氧化炉/激活炉、光学量检测设备:已实现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光伏设备是晶盛机电成长的第一曲线,第二曲线是光伏耗材和半导体耗材的放量,第三曲线是碳化硅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的放量。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0/22/27亿元,对应股价PE为17/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主营高毛利关节轴承,近三年产品毛利率稳定40%+,盈利能力强。公司在轴承行业深耕近七十年,主营关节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及高端机械零部件。公司是国际三大关节轴承公司之一、国内领先的关节轴承企业,关节轴承产品品种数与产销量位居全球第一,年产能超2000万套。2024年公司轴承产品营收9.04亿元,毛利率40.5%。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载重汽车、冶金矿山、水利工程等传统配套市场,以及航空航天、风电核电等新兴领域。下游重点客户包括卡特彼勒、沃尔沃、中国商飞、航空工业及航天科技等,是国内唯一通过美国海军航空司令部实验室A标轴承认证企业。
关节轴承属利基市场,龙头地位明确,国内市占率75%+,国际市占率达15%。关节轴承凭借高承载、抗冲击、耐磨损及自调心等结构特点,在低速运动、高承载、多自由度场景具备优势,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工程铰接结构、高动态连接部位及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行业。2024年我国关节轴承市场规模达16亿元,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明显高于我国轴承市场规模增速(约5%)。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突破打破国际龙头技术垄断,成为斯凯孚及舍弗勒以外,唯一进入全球第一梯队的关节轴承企业。据闽南日报报道,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15%。
自润滑关节轴承技术壁垒高,PTFE织物衬垫技术为核心竞争壁垒。轴承核心质量指标包括精度、性能及可靠性。在机器人、航空航天领域,关节轴承需实现免维护“自润滑”功能,这对摩擦副的材料相容性、耐磨寿命及环境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自润滑关节轴承的核心性能由自润滑摩擦副决定,在多种摩擦副材料选择中,PTFE基复合材料展现出显著的综合性能优势,兼具低摩擦系数、自润滑性及-180℃至250℃的宽温域适应性,能够有效减少摩擦损耗并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公司系国内率先突破PTFE织物衬垫技术的轴承企业,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公司自主研发“PTFE自润滑衬垫制备、模塑衬垫和精密仿真挤压”三大核心技术,构建起从纤维织物结构设计到衬垫集成的完整工艺链。在工艺创新层面,公司基于精密仿真挤压技术,突破国际领先的美航标产品挤压尺寸极限,实现批量产业化应用。此外,公司自研模塑(UPEP)衬垫制备技术,拓展自润滑材料应用领域,进一步巩固技术领先地位。
机器人关节轴承应用技术路线明确,关节轴承+连杆总成单机价值量有望超5000元,灵巧手有望带来价值量提升。公司产品涉及可用于人形机器人脚踝、膝部、手腕、颈部、手部等众多环节的关节轴承与连杆总成等。根据对主流厂商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的详细分析,我们预计单台人形机器人采用的关节轴承+连杆总成的价值量在5千元至万元级别不等,且价值量随着灵巧手及轻量化的要求提升而具备提升趋势。公司积极突破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截至目前,公司已对接包括智元在内的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系智元公开的优秀合作伙伴,实现在机器人领域内的初步商业化。按照人形机器人出货量100万台、关节轴承单机价值量5千元假设测算,我们预计公司关节轴承及连杆产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亿元级别,较关节轴承传统市场有显著弹性空间。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2.00/2.4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1%/24.4%/22.8%,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57/46/37倍(可比公司当前PE为84/69/58倍)。考虑到公司作为关节轴承龙头,在传统市场里具备较强的产品竞争力,且机器人用关节轴承技术路线明确,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在机器人应用中优先受益,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进展不及预期,竞争恶化风险,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空间测算偏差风险
江波龙(301308)存储量价齐升逻辑明确,存储龙头优先传导涨价红利,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预计25年业绩逐季度改善。TrendForce预期NAND25Q3合约价涨幅5%-10%,公司也表示受服务器OEM客户备库存需求,以及存储晶圆原厂的价格策略影响,预计eSSD在Q3也将出现5%-10%的上涨。DRAM方面由于原厂停产部分DDR4产品带动的上涨行情仍在持续,近期渠道市场供应端资源普遍大幅跳涨20%水平,DDR4原厂Q3预涨30%-40%。行业量价齐升趋势下,公司凭借模组龙头地位、库存管理能力及高附加值产品布局(如eSSD、RDIMM),有望优先受益于涨价红利,驱动2025年业绩弹性释放。
国产替代龙头,企业级存储蓝海突破。2024年公司企业级产品实现规模出货,2024年企业级存储业务收入9.22亿元(yoy+666.3%);2025年Q1企业级存储产品组合(eSSD和RDIMM)营收同比增长超200%。据IDC报告,2024年江波龙在中国企业级SATA SSD总容量排名中位列第三,是国内少数具备“eSSD+RDIMM”产品设计、组合以及规模供应能力的企业,已推出多款eSSD、DDR4RDIMM和DDR5RDIMM企业级存储产品。公司企业级存储产品客户群体广泛,在自有核心知识产权、技术能力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同行业的客户的共同认可。公司PCIe SSD与SATA SSD系列已成功完成与鲲鹏、海光、龙芯、飞腾、兆芯、申威多个国产CPU平台服务器的兼容性适配,并持续开拓互联网、服务器、运营商、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知名客户,助力业绩提升。
主控自研修筑技术壁垒,TCM模式不断突破,加码长期高毛利高壁垒。TCM商业模式:提升江波龙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运营效率,增强盈利护城河。江波龙通过拉通存储晶圆原厂与核心客户供需关系,基于确定性合约,江波龙发挥存储解决服务平台优势,整合主控设计、固件开发等Foundry能力,实现从原厂到客户的一站式交付,提升产业链效率效益。除闪迪外,公司已与传音、ZTE等Tier1客户,达成了TCM模式的合作,未来TCM业务模式将在主要大客户的合作上持续取得突破。主控芯片:公司自研主控聚焦于满足高端产品领域的客户需求,已推出了用于eMMC、SD卡、车规级USB产品的三款主控芯片,至今累计应用量已超过3000万颗。公司也已成功流片了首批UFS自研主控芯片,搭载公司自研主控芯片的UFS4.1产品,其顺序读写性能达到4350MB/s和4200MB/s,随机读写性能达到630K IOPS和750K IOPS,优于市场主流产品。依托该系列主控芯片的强劲性能,公司的UFS产品有望进一步保持及扩大公司目前在嵌入式存储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提升在中高端市场的市场占有率,2025年全年自研主控芯片运用规模有望实现放量增长。
投资建议:江波龙具备周期+成长双击逻辑——短期受益于存储涨价带来的毛利率弹性,中期依托企业级存储国产替代实现订单放量收入高增,中长期则通过主控芯片自主化和TCM模式构建高毛利率及强技术壁垒,持续提升盈利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由于公司“周期+成长”的双击逻辑,我们上调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6/2027收入为230.5/260.5/300.9亿元。鉴于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高基数增长,以及行业景气度传导滞后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从7.02至4.8亿元,上调2026/2027归母净利润从10.16/12.27亿元至16.1/20.8亿元,给予公司2026年30倍PE,预测市值约483亿元,对应目标价11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境外采购占比高,晶圆价格波动,存货规模较大,境外经营等风险,盈利情况不达预期。
慧博云通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包括软件技术外包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在20多个国内城市以及多个境外地区设立了分支机构或服务团队,服务覆盖200+城市,并已与字节跳动、小米、恒生电子等国际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公司近五年营收持续保持快速增长,除2023年(yoy+14.76%)外均保持在20%+的营收同比增速。2025年第一季度,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公司营业收入继续延续了快速增长趋势,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37.46%。公司有望持续保持业务稳健发展,规模效应有望逐步显现,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慧博云通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宝德计算67.91%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慧博云通自身软件能力优秀;宝德计算机是中国领先的计算产品方案提供商,持续斩获AI服务器相关采购,是信创服务器行业的一流企业。本次交易完成后,慧博云通将形成“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打造“算力+算法+场景应用”的全栈闭环生态,构筑强有力的国产数智化业务壁垒,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慧博云通推进实施“2+3”发展战略,聚焦TMT和金融服务两大行业,构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金融科技三大领域技术能力。AI浪潮下,公司基于行业优秀的开源大模型、垂类大模型等,为客户提供企业级AI智能体、企业知识助手开发和服务,助力企业生产效率成倍提升。公司还提供将DeepSeek大模型与高性能硬件深度融合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相比传统方案降低约50%集成成本,缩短约50%部署时间,是推动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有力工具。
整体看,公司拟通过收购宝德计算,实现软硬结合的数智化能力,实现从软件技术服务向软硬一体化的延伸发展,拓宽业务版图,完善产业链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也将受益于AI浪潮下算力基础设施与数智化转型需求的增长。暂不考虑收购情况下,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3/1.6亿元,参考2025年7月18日收盘价,对应公司25-27年PE估值为169/131/104倍。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收购推进不及预期风险、AI发展不及预期风险、技术升级及产品研发风险、前期股价波动较大风险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0.43亿元,同比增长5.96%;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4.45%,扣非归母净利润1.16亿元,同比增长5.73%;25Q1,公司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增长12.12%;归母净利润0.28亿元,同比下降5.12%;扣非归母净利润0.27亿元,同比增长0.8%。公司身处PCB行业,业绩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上行。英伟达AI服务器持续迭代升级,AIPCB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AI大模型迭代加速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宽,AI算力供不应求,在全球范围内掀起AI算力基础建设的热潮。根据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达198万台;2025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有望达到246万台,同比增长24.3%。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英伟达的AI服务器(B系列/H系列)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英伟达GB200服务器已于今年二季度开始放量;预计GB300将于三季度末开始出货。性能方面,GB300NVL72系统,将连接72颗BlackwellUltraGPU与36颗GraceCPU,AI性能将达到GB200NVL72的1.5倍。从下游的需求来看,Tier1的大型CSP厂商对大模型训练需求持续火热。预计四季度开始GB300将进入放量阶段。具体来看,GB300采用UBB+OAM架构,将CPU直接贴装于UBB,GPU通过插槽与OAM模块连接,推动高多层板的需求大幅提升。GB300的UBB和交换托盘将采用22层高多层板,单机价值量较GB200提升40%-50%。同时,OAM模块将采用五阶的HDI板。中国市场方面,2025年7月15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H20芯片恢复对华销售,相较于H100,H20的GPU核心数量减少41%,性能降低28%。H20虽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但整体性能略高于910B。此外,英伟达基于Blackwell架构,推出B30芯片,性能大约为H20的75%水平,定价预计落在6500至8000美元之间,较H20的1万至1.2万美元价格区间大幅下调。B30构建的AI算力系统方案在性能和成本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中小型企业的AI训练与推理,能够为中国广泛的用户群体提供更经济的计算选项。中国市场需求旺盛,2024年字节和腾讯分别订购了大约23万颗英伟达芯片,购买量仅次于采购了48.5万颗芯片的微软。同时,B30集群方案一经推出,仅在6月下旬,英伟达便接到了数十万张订单,合同总金额约达10亿美元,并计划于8月启动首批交付。我们认为随着AI服务器不断地迭代升级以及中国市场AI训练与推理需求持续提升,AIPCB作为AI服务器内部电子元件的载体,需求将持续边际向好。
公司专注于印制电路板(PCB)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和HDI板等。目前,公司能够生产多层板(12-24层)、金属基板印制电路板以及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等高毛利PCB产品。产品结构方面,公司多层板占比从2021年24.98%提升至2024年的41.34%,产品结构持续向高层数、高毛利的产品升级。公司多层板产品毛利率达到29.5%。在下游高端服务器市场,公司已有产品导入BBU辅助性电源应用模块以及光通信模块等。研发方面,公司研发方向主要包括超厚铜产品快速印刷技术、高多层(30层)板的PCB加工技术以及前瞻布局HDI板填孔平整度技术等。产能方面,2024年,公司具备单面板产能143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68.36%);双面板/多层板产能110万平方米(产能利用率91.73%),高毛利的中高端PCB产能接近饱和。此外,公司投资2.56亿元扩建50万平方米/年多层板产能,预计2026年投产,产能打满可贡献3.3亿元/年营收和2700万元利润。下游客户方面,公司下游客户包括台达集团、新普、LG集团、群光电子等。我们认为随着下游AI服务器的需求保持旺盛,公司不断突破中高端PCB板技术,高多层PCB产品有望导入下游大厂AI服务器。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5.03、28.13、33.76亿元,EPS分别为1.32、2.63、3.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8.6、14.4、11.4倍,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中高端的多层板产品导入下游大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中高端PCB产品出货不及预期,高多层板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募投项目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2025Q2业绩高增,新产品开始贡献正向业绩:2025Q2单季营业收入预计为12.1-12.6亿元,同比+52%至58%,环比+70.7%至77.7%。期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4-2.5亿元,同比+101%至108%;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15-2.24亿元,同比+235%至249%,环比扭亏为盈;主要系公司新产品已完成验证,综合毛利率大幅改善且得益于规模效应,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存货&合同负债持续高增,现金流持续优化:截至2025Q1末,公司合同负债为37.5亿元,同比+170.7%;存货为78.1亿元,同比+39.2%。2025Q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预计为14.8-15.8亿元,得益于销售回款加速,现金流状态持续优化。PECVD领域持续扩张,平台化产品陆续放量:(1)PECVD:已实现全系列PECVD介质薄膜材料的覆盖,通用介质薄膜材料和先进介质薄膜材料均已实现产业化应用。截至2024年末,基于新平台(PF-300T Plus和PF-300M)及新型反应腔(pX和Supra-D)相关工艺产品已累计出货超220腔,量产规模不断增加。(2)ALD:是国产ALD工艺覆盖度第一的厂商,首台PE-ALD SiN工艺设备通过客户验证,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公司Thermal-ALD设备持续获得订单并实现交付。公司2025Q2确收金额已超2024年全年。(3)先进封装设备:公司在国内键合领域设备装机量和键合相关工艺覆盖率均位居第一(HBM应用),其中晶圆对晶圆键合产品Dione300及芯片对晶圆混合键合前表面预处理产品Propus均实现产业化;公司自主研发了键合套准精度量测产品,其中Crux300已获得客户订单。公司先进封装设备2024年实现营收9567万元,同比+48.8%。
发行价格11.16元/股,发行市盈率14.99X,申购日为2025年7月22日。鼎佳精密本次发行价格11.16元/股,发行市盈率14.99X,申购日为2025年7月22日。本次公开发行股份初始发行股份数量为2,0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为8,000万股,本次发行数量占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发行后总股本的25.00%。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则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2,300万股,发行后总股本扩大至8,300万股,本次发行数量占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后发行后总股数的27.71%。经我们测算,公司发行后预计可流通股本比例为24.1%,老股占可流通股本比例为0%。本次发行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400.00万股,占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本次发行数量的20.00%。有14家机构参与公司的战略配售(包括员工参与战略配售和产业背景股东如昆山市国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投资于“苏州鼎佳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费电子精密功能性器件生产项目”、“昆山市鼎佳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包装材料加工项目”等,公司将改造生产基地,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增强公司对多品类、多规格产品的生产能力,保障公司在同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4年净利率14.6%。公司及子公司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公司产品可分为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体电脑、服务器、显示器、AR/VR、智能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2022年至2024年,仁宝电脑均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户,对其营业收入占比为20%左右,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总和为50%左右。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视技术积累与技术改进,持续深耕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领域。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及其子公司已取得专利208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助力公司在高端产品制造与成本控制方面始终保持市场先进水平。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08亿元、归母净利润5955.14万元(yoy+14.63%);公司预计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约为3,800.00万元-4,200.00万元,同比增长约为35.37%-49.62%。功能性及防护性产品应用于消费电子,下游应用市场规模上升。功能性及防护性产品上游原材料包括胶带、铜箔等,中游通过模切、冲压等工艺,根据下游客户需求应用于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产品。2018-2028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11767亿美元。政策层面,《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等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对促进我国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行业的科研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领先企业如达瑞电子、恒铭达主导市场,鼎佳精密等企业仍有较大成长空间。
申购建议:建议关注。公司是中国专业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生产商,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及防护性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技术对行业相关技术起引领作用。未来,公司有望在现有厂房基础上购进生产设备及其他辅助设施,有效扩充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产能,以满足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截至2025年7月18日,可比公司最新PETTM均值达28.28X,建议关注。
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及防护性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一体电脑、服务器、显示器、AR/VR、智能游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产品按用途、生产工艺和生产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功能性产品和防护性产品。公司主营业务突出。2022-2024年度,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18%、99.26%和99.06%。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近年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22-2024年度,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890.85万元、36,662.93万元及40,760.68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357.09万元、5,194.88万元及5,955.14万元,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呈现双增态势;毛利率分别为32.4%、33.09%、30.38%,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下游消费电子市场前景向好公司所属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领域。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以及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公司所处行业的下业包括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产品、动力电池等。根据Statista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整体呈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9,195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10,276亿美元,预计2028年将进一步增长至11,767亿美元,整体依旧保持高位。
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消费电子功能性产品及防护性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已通过:IATF16949认证、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ISO27001认证、QC080000认证、FSC等多项认证,并先后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苏州市新兴产业入库企业”、“昆山市专精特新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等称号,并被纳入“瞪羚计划”企业名录。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已获授权的专利共208项,包括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专利188项,专利数量与发明专利数量较多,具有良好的技术竞争优势。公司第一大客户仁宝电脑为行业内排名前二的笔记本电脑制造服务商,另外公司也与巨腾国际、台达电子、神基股份、立讯精密、和硕科技、英力股份、可成科技、京东方等知名制造服务商及组件生产商建立了长期业务合作关系。
风险提示:客户相对集中风险、下游应用领域市场空间萎缩风险、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事件: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为公司成立揭牌。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央、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国信电新观点: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推动雅鲁藏布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国内水电机组订单预计将加速释放,东方电气作为国内头部水电设备制造商有望受益。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43.4/55.2/60.9亿元,同比+48.5%/+27.2%/+10.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9/11.0/9.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风险提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电力设备行业竞争加剧。评论:
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央、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工程电力以外送消纳为主,兼顾西藏本地自用需求。
从产业链来看,我国水电设备(包括水轮机、发电机等)上市企业主要包括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等;水电出线GIL(气体绝缘输电)供应商包括安靠智电、平高电气、长高电新等;水电配套外送特高压设备供应商包括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国电南瑞、中国西电等。
东方电气是我国能源装备研发制造集团和工程承包特大型企业之一,累计产出能源装备规模超过7亿千瓦,在能源装备领域有较强竞争力。水电装备方面,公司抽水蓄能突破高海拔、宽负荷、变转速市场领域,整体市场占有率41.6%,常规水电市场占有率45%,位于行业前列;公司水电产品技术总体居国内前列,贯流式、混流式等水电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冲击式水电技术达到行业先进水平,2024年公司率先完成全球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水轮机模型开发,我国首台(套)300兆瓦级变速抽水蓄能机组发电电动机顺利通过飞逸试验,标志着我国变速抽水蓄能机组自主研制取得重大突破。
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有助于推动雅鲁藏布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国内水电机组订单预计将加速释放,东方电气作为国内头部水电设备制造商有望受益。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43.4/55.2/60.9亿元,同比+48.5%/+27.2%/+10.3%。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9/11.0/9.9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中小银和非银金融机构增速显著快于整体增速。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归母净利润3.12亿元。其中中小银行客户贡献收入4.47亿元,同比增长17.26%;非银金融机构客户贡献收入3.66亿元,同比增长23.42%。此外,非金融业客户贡献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23.77%。中小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收入增速显著快于公司整体增速。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11.57亿元,同比增长3.74%。
人工智能和信创双重驱动。金融机构信创改造工程正呈现自上而下的演进态势,逐步由大型商业银行向区域性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延伸。hjc888黄金城·(中国区)官方网站同时,金融机构正加速适配鸿蒙生态的技术体系建设。另外,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广泛融合,数智技术与金融科技应用的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周期。我们认为在人工智能和信创双重驱动下,公司将充分受益。
稳定币为公司带来新机遇。公司深耕加密货币相关领域多年,已建立起成熟的技术团队和技术储备。公司已构建以银行业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领域的立体化客户矩阵。在香港,除部分当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外,已实现对于金融机构的深度覆盖。我们认为,在香港试点稳定币的大背景下,公司在稳定币的尝试拓展方面将可能出现新机遇。风险提示。中小行拓展不及预期;AI应用落地不及预期;稳定币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8.50-9.60亿元,同比增长55%-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4-4.49亿元,同比下降15%-35%;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33-0.38元/股。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主要系公司完成对中粮包装的收购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原持有中粮包装和兴帆有限公司股权于合并日确认的投资收益,此项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约4.6亿元。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主要系部分原材料价格上行,以及并购贷款利息费用增加等阶段性因素影响。收购中粮包装,二片罐业务提供弹性
截至2025年4月22日,公司已完成以现金方式收购中粮包装全部已发行股份,2025年4月22日9时起,中粮包装股份正式撤销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根据观研天下数据,以产能口径计算,2023年宝钢包装、奥瑞金、中粮包装、昇兴股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20%、17%、15%。据此测算,在公司成功并购中粮包装后,公司二片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居二片罐市场份额第一。公司当前二片罐业务毛利率较低,2022年二片罐业务毛利率为2.22%,明显低于同行业核心竞争对手(2023年宝钢包装二片罐业务毛利率为9.57%,2024年波尔/皇冠控股毛利率分别为20.70%/17.72%)。随着二片罐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公司的议价能力与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未来,二片罐市场将成为公司主要利润增长点,一方面,公司将结合下游市场需求、主要客户的产能布局及潜在客户挖掘机会等多方面因素,通过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强化公司市场竞争地位,进而提高公司产品议价能力;另一方面,公司将持续优化二片罐细分业务布局,推进业务整合,开展降本增效、精益生产等工作。
公司作为金属包装行业领军企业,三片罐持续优化品类及拓展客户结构效果显著,营收稳健增长;二片罐业务成功并购中粮包装,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议价能力提升下盈利改善弹性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0.47/235.97/248.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1.2%/7.0%/5.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1/12.69/13.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7.1%/-3.9%/10.1%。截至2025年7月18日,EPS分别为0.52/0.50/0.55元,对应PE分别为10.89/11.34/10.29倍。维持“买入”评级。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汇率波动的风险,客户的信用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4.10-4.60亿元,同比增长43.70%-61.2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0-4.50亿元,同比增长55.32%-74.74%。市场布局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业绩高增长
公司25H1业绩高增长主要来源于:1)市场布局持续优化。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完善北美核心渠道建设,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零售网络覆盖率,为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产品结构升级。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产品优化,高附加值产品的销售占比稳步提升,带动整体毛利率改善,进一步提升了盈利能力;3)内部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优化供应链与成本控制体系,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了整体经营效率;4)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公司在保持主营业务增长的同时,严格控制期间费用支出和费用率,进一步助力利润增长;5)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小。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超过整体净利润增幅,表明主营业务发展质量良好,盈利增长主要来自核心经营活动。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89.45%的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77.95%的产品经由越南出口,当前布局充分体现了越南在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公司在成本控制与国际物流效率方面的综合竞争力。自4月初起,公司出口美国市场的部分产品开始受到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尽管新一轮关税的实施在时间上有所延后、税率也有调整,但公司基于与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主动承担了部分新增税负,短期内对公司利润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长期来看,公司越南产能稀缺性凸显,有望支撑公司高盈利能力。
公司一方面作为全球智能电动沙发、智能电动床行业重要ODM供应商,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海外产能布局充分,供应链一体化布局完善,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自有品牌塑造,通过“店中店”模式深化渠道建设,渠道渗透率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显现,贡献业绩增量。基于业绩预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33.79/41.41/47.85亿元(前值为31.03/36.68/42.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6%/22.5%/1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2/10.94/12.68亿元(前值为7.80/9.06/10.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0%/21.3%/15.9%。截至2025年7月18日,对应EPS分别为4.14/5.03/5.83元,对应PE分别为22/18/15倍。维持“买入”评级。
公告要点:公司发布2025H1业绩快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3.67亿元,同比+1.03%,实现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10.22%。2025H1公司开启新的产品周期,实现销量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同时加速构建直连用户的新渠道模式,以及加大新车型、新技术的上市宣传及品牌提升,投入增加导致净利润波动。分季度来看,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3.48亿元,同环比+7.8%/+30.8%,实现归母净利润45.86亿元,同环比+19.1%/+16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13亿元,同环比-41.7%/+43.8%。产品结构转型,魏品牌销量高增。销量结构上,长城汽车Q2批发销量31.3万辆,同环比分别+10.07%/+21.87%。分品牌来看,哈弗/魏牌/坦克/欧拉/皮卡销量分别为17.7/2.1/4.6/0.7/6.2万辆,同比+24.7%/+106.4%/-4.5%/-57.9%/-7.6%,魏品牌持续实现高增长。公司Q2新能源销量9.8万辆,同环比分别+33.7%/+56.4%,Q2新能源渗透率达31.3%。出口方面,公司Q2共出口10.7万辆,同环比分别-1.8%/+17.5%,出口占比达到34.1%。秉持长期主义,公司坚持智能化、越野、生态出海三大长板。智能化方面,公司推进安全智能化,全新蓝山高山搭载Coffee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面实现城市NOA,车机维度Coffee OS3智慧空间系统不断迭代。越野方面,公司强化越野优势,坦克300Hi4-T获2025环塔拉力赛T2.E组冠军,二代哈弗H9获T2.1量产燃油组总冠军。生态出海方面,公司推进One GWM品牌战。